第1076章(1 / 2)

第1076章

王沿數次致信給他,因為黃河治淤脫不開身,范諷一直未能去白渠那邊查看。他也替王沿上書過,同樣,石沉大海。

黃河治理初見成效,趁着回京復命時間,范諷去了涇陽,他想找王沿查看一下白渠的情況。

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,因為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,因人而名,故名白渠。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的重要工程。它首起谷口,尾入櫟陽,注入渭河, 中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《漢書·溝恤志》。

該渠在鄭國渠之南,兩渠走向大體相同,白渠經涇陽、三原、高陵等縣至下邽注入渭水,而鄭國渠的下游注入洛水。

白渠西起自池陽谷口鄭國渠南岸,引出涇河水流向東南,經池陽、櫟陽向東到下邦后折向南注入渭河,全長二百里,受益農田四千五百餘頃。由於涇河含有較多泥沙,白渠也為關中平原農田帶來了肥沃的沉積土壤。時人贊曰:“涇水一石,其泥數斗。且溉且糞,長我禾黍。衣食京師,億萬之口。”

范諷牽着一頭青驢,身邊僅帶一家僕。一到涇陽縣,便開始打聽衙門位置。

“敢問小哥,轉運使衙門何在?”范諷問一路過打醬油的青年男子。

那男子往東邊指了指:“巷子盡頭,左拐便是衙門大堂,唉。”說著這嘆了口氣:“王沿轉運使這次怕是在劫難逃咯。”

范諷吃了一驚:“這位小哥何出此言吶?”

那男子上下打量着他:“外地來的吧。”

范諷含笑點頭:“我們是京城人士,來涇陽想找王沿轉運使有些私事。”

舉報本章錯誤( 無需登錄 )